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量新风采

杨攀——“屠龙宝刀”铸炼的秘诀

发布者: [发表时间]:2014-04-18 [来源]:校友风采 [浏览次数]:

【个人简介】

杨攀:中国计量学院06试点班毕业生;

本科期间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4次;

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;

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浙江赛区一等奖(全校第一名);

中国计量学院2010级优秀毕业生;

2013年获得上海海事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硕士学位;

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题为《超级电容充放电控制研究》的论文并被中文期刊《电气传动》录用;

现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二室工作,主要研究天地一体化,以及实现天上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对接,进而进行天地之间的量子通信和激光通信。

【人生感悟】

学习永远无法满足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,多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。

【正文】

虽然烈日炎炎,即使满身疲惫,采访小组依旧准时赶到了预定的采访地点

——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。在这里,我们将采访2006级量新学院杨攀学长。

一路采访过来,我们发现所有的学长学姐都是如此的平易近人,杨攀学长也不例外。更甚之,他就是一个大哥哥!不信?听我为你细细道来。从单位大门到办公室一路,学长和我们有说有笑;刚刚进入办公室,学长热情地端来清凉可口的饮用水,并不时地向同事们“炫耀”着自己的学弟学妹;凉快些许,学长又带我们参观他们的实验室,在这里我们近距离接近“天宫”、“风云”卫星;最后,我们找了个安静的地方,开始了谈笑般的采访。

命运总是喜欢和成功的人开玩笑,刚工作一年却是如此成功的学长也不例外。从学长那里我们了解到,“高考结束,填报志愿,第一志愿选的是上海交通大学,没有录取,就来到了第二志愿中国计量学院量新学院,那时候也不清楚量新具体的教学模式”。学长就如此“稀里糊涂”地开始了在量新学院的学习。后来考研,“浙江大学又没上”,面对找工作,“最想去的公司没要我。研究生毕业后,我最想去的是一家台企,台达电子,那年在我们学校没有招人”。面对生活种种挫折,学长依旧每天笑脸相迎,终于,等来了现在的成功!这其中,良好的心态对人的成功是如此的重要!

面对大学学习,学长开玩笑地告诉我们,大学就应该痛痛快快地“玩”!他告诉我们,他大一大二期间学习比较多,到了大三却是个游戏迷!但我们发现,学长是懂得合理分配时间的。他只是晚上偶尔和室友一起玩玩dota,空闲时间里,“我会去上自习、图书馆看看书什么的”,“比较喜欢学习”。时间合理高效的利用才是最重要的。另一方面 ,学长以亲身经历告诫我们,“本科期间模电、数电、电路的基础没有打好,当时就应付考试,现在有些东西学起来就有点吃力,只能拿起课本来复习了,你们那专业课一定要好好学”。看来,基础知识和专业课必须重视,大学学习也不容忽视。

学习永远无法满足现在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,多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。由于自己比较喜欢学习,学长凭借自己的强劲实力进入了量新学院学生会学习部,在这里他不辞辛苦的付出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。大二后学长就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委员,而这一干,就是三年。“社团活动,是锻炼自己能力的大舞台”。“虽然任职期间没组织过多少活动,但和人打交道多了,对于我某些方面能力的提高还是有帮助的。”与人交际的能力得到了锻炼,基本的管理知识也获得了。

让一个青涩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开始自己的工作多少有些难度,但这之前我们必须拥有一些必备的素质。与人交际的能力自然不必多说,“多和人打交道”是学长对我们最朴实有用的忠告。学长还告诉我们,如果条件允许“最好能去实习下”,“如果实习过,你就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工作,自己需要具有什么样的技能,不会那么迷茫”。看来,社会知识与实践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成功要诀。

步入工作,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,相反这以后的学习尤为重要,需要我们自学或寻求方法解决。自己“一直在学习,好多都不懂。向别人请教,自己空闲时间多看看书都是好的方法。平时多想想,刚开始做一个好的执行者,后来要做一个好的设计者,要有好的idea才能有所进步”。这段发自肺腑的忠告,不仅透露了工作后学习的重要性,也诠释了一个优秀工作者的成功秘诀。“我觉得一个好的员工需要的是好学,不知道不要紧,但必须花一段时间去弄懂”。用一句格言就是,“知之为知之”,只要勤奋好学就没什么无法完成。

对于培养了自己四年的母校,学长道出了由衷的祝福:“好快,母校建校35周年了,可惜我现在还没有什么成就,要不就可以为母校增光了。祝母校越来越好,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,那样中国计量学院升级为中国计量大学就指日可待了。”当然,提到培养自己“功不可没”的量新学院,学长的辛酸与祝愿更是不可言说,“量新学院,让我又爱又恨的学院,模仿竺可桢学院的教学模式,可是各方面条件都还在完善中,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量新学院的教学模式一直在根据情况改变,希望能尽快摸索出适合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,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毕业生”。

在采访最后,我们依依不舍地向学长道别,学长也热情地邀请我们常到上海做客。我们都一致相信,学长的工作会蒸蒸日上,中国计量学院和量新学院的明天也会无限灿烂!

(采写人:樊静、祝燕萍、王妍焱)